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吗?相信很多企业的回答是“不”,因为高投入往往不会带来高回报,这是为什么呢?是效率不高吗?不是刚刚优化了工作流程吗?是新方法实施效果不好吗?可是实际企业利润也确实有些微起色啊!这就好像武林大侠闭关苦练绝技多年,指望一击即中的时候,事实却是以往用十招才能赢的对手现在还得用8招!
解答这一系列疑问还真非易事,不过看了这本书之后,相信你就一定会豁然开朗。尼维莱·雷克这位前普华永道咨询部主管、现雷克集团总裁在其新书《利润究竟在哪里》中是这样分析的:之所以劳而无功的状况时常出现,是因为大多数企业往往只重视效率和效果原则而忽视了第三项原则——最优化原则,以致他们所做到的还不到潜能的80%,而20%损失的潜能埋没在徒劳无功的工作过程中,埋没在实际应用偏离其目标的管理模型中,埋没在造成客户流失的行为中,埋没在平庸的业绩表现和粗劣的计划中,埋没在不经意间的疏忽和精力分散中。作者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在一组企业活动的过程中,平均有20%左右的活动是次优化的,而对于一些特定的过程而言,会有高达40%的次优化活动。所以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发现公司潜利润在哪里,以及如何发掘它们。
发人深省的案例。公司遇到的这些问题看似枯燥,解答起来更是感觉无从下手。但作者利用大量案例循循善诱,为读者提供全面、系统、详尽的阐述——从最优化的理论到理论的实践运用,从诊断过程到解决方案,从企业内部到与客户沟通……对于企业在实现最优化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和由此带来的各种可能性,以及企业的应对方案,作者都给出了中肯的、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如何消除虚假的管理这一节,作者就信手拈来生活中简单的案例来说明:企业的虚假管理就仿佛匆匆忙忙的巴士旅游一样,“我来过,我见过,我征服过,有照片为证”,仅仅如此而已,那么是否真正体会到旅行地的精髓之处呢?没有人知道。管理过程大家是显而易见的,有成堆的文件和会议记录为证,但是管理结果是否达到目标,同样没有人知道。书中类似贴近生活的案例随处可见,相信会引发读者的感同身受。
易于操作的工具。作者第三项原则所提倡的观点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另外一本畅销书---《先革新,再谈创新》。但在我看来,雷克的这本书的论述风格更加平实风趣,便于理解;实践操作工具清晰明了,易于操作。作者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入手,经过多年的经验分析和总结,在探访世界50多家久负盛誉的公司、为80多家企业做过咨询服务并研究了1000多家企业和组织的基础上,提炼出大量适用各种规模、各种形式的企业模型、分析框架及应用工具供读者参考使用。例如在传授如何分析企业文化形象上,作者构造出了一个7Cs模型,即考虑7个驱使员工业绩最优化的文化类别特征:
· 清晰——人们知道他们必须干什么吗?
· 胜任——他们知道怎么做吗?
· 责任——他们愿意做吗?
· 职业——他们能够经得起持续的挑战吗?
· 交流——人们接受“必须知道的”和“最好是知道的”的信息吗?
· 合作——人们的工作方式是组成一个团队,还是形成有竞争的小组?
· 文化——是否存在普遍性行为?这些行为是怎样的?
在每个章节,作者都会毫不保留的解释这些模型和工具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使得该书仿若一本关于企业挖掘自己20%潜利润的实用指导手册。例如为了衡量企业在客户满意度方面的情况,作者编制了一个小型的的调查问卷,读者完全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扩展和补充,即可投入使用:
· 综合体验;
· 最初的接触;
· 主要产品;
· 与产品相关的服务;
· 时间和成本;
· 继续使用还是另谋他物;
· 改进的建议。
平实朴素的语言。不需要具备高深的专业背景,也不提倡艰涩的语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个连缀一个的小故事、小寓言,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系统全面地讲解 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例如小故事“你想超越谁?”讲的是两个摄影师来到非洲大草原拍摄狮子猎食的照片,但不幸被狮子发现后的表现:
……其中一个摄影师小心翼翼地将照相器材放在地上,准备逃跑。“别傻了,”他的同事叫出了声,“你跑不过狮子的。”
“用不着,我只要能跑过你就行了。”
这个让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生动地阐明了“竞争力和选择”的道理。
对于国内的企业管理者来说,本书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目前,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次优化问题更显凸出,困扰着千千万万个企业。如何分析自己企业中的次优化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挖掘出最大潜能,实现最优化,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要直面的问题。而本书就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上一篇: 450 亿美元是这样节省的 下一篇: 蒋锡培:企业安全过冬 好合作伙伴很重要 |
读者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本词条展开的讨论,与本网站的观点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