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企业大学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有点名气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大学。企业大学这个词有点大,其主要职能其实就是培训,其前身是公司的培训中心。企业大学的主要职责就是组织内部专家和外部专家,为公司内部员工定期开设系列课程,以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和领导力。有些公司的企业大学属于人力资源部门,有些公司则把它当做独立部门。
大多数培训中心都是让公司的高层员工培训中低层员工,或者请外面的培训专家来给员工讲课。让高层员工培训中低层员工的优点在于培训更贴近公司业务,因此更有针对性,但缺点在于这些人的培训技巧稍显欠缺。请外部专家培训员工的好处在于他们有丰富的培训经验,而且能带来外面的视角,但缺点是这些培训课程和公司业务的结合不是很紧密。
大家都知道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企业大学的现实都比较尴尬:它是一个级别很高的职能部门,不会给公司带来直接利润,其效果也不会立即显示出来,属于“锦上添花”的部门。由于培训业务非常繁杂,员工大都很忙碌,但和各种荣誉基本无缘,反而是业务部门出了什么问题,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企业大学上来,“我们公司的培训没什么用!”
如何解决企业大学“吃力不讨好”的窘境呢?用友大学校长田俊国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他以前是陕西分公司的总经理,后来被上调回总部筹备用友大学,因为出身于业务部门,因此对公司传统的培训症结非常了解。他认为,大多数公司之所以效果不彰,最大的问题就是:上不接战略,下不接业务,也就是说,公司的培训对战略和业务都不支持。
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接下来就好办了。用友大学采取了紧贴业务的策略,每年的培训课程都紧密围绕公司当年的战略重点和核心业务策略特别开发,上不接战略下不接绩效的培训都省去不做,让培训工作从锦上添花变成雪中送炭。除了这条雷打不动的标准,用友大学还立下了另一条选择培训课程的标准:坚持精品路线不动摇,非精品培训课程不做!
什么是精品课程呢?在田俊国看来,一门精品课程一定要经得起五个维度(五行)的考验,即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逻辑和过程。第一,课程的目标必须是和完成任务紧密结合的表现性目标;第二,内容要紧贴业务需要,还要进行专业分类,不同内容用不同的方式传授;第三,形式要创新,要采用多样的形式来发动学员充分参与,调用群体智慧,只有学员深度参与了课堂过程,才能把课堂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第四,逻辑是课程的主线,逻辑要简单,有力,课程结束后大家能记得住;第五,过程就像音乐的旋律,要对整个课程的节奏进行设计,既要照顾到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的特征,也要考虑内容的起承转合与跌宕起伏。
有了紧贴业务和非精品不做的培训战略,又有了打造精品课程的培训战术,企业大学的定位和作用一下子就凸现出来了。这个方法也值得所有企业大学借鉴。
上一篇: 如何促进团队合作? 下一篇: 激励,就是满足对方需要—上司的哲学 |
读者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本词条展开的讨论,与本网站的观点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